东方教育时报:【教博会看点】虚实联动,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传播中医药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2.10.17点击:133
中医药知识有了新玩法,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变身轻松有趣的3D科普游戏。点击本届上海教博会官方微信小程序的云体验板块,记者在教育应用场景的教学创新模块里看到,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推出的虚拟联动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中,每个浏览的用户都可以随时体验四大内容,一秒轻松get实用中医药知识,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校方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实验中心生药学实验室,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创新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构建出虚实联动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在本次上海教博会的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用标杆案例展示中,主要包括了一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药药用植物解剖与检索虚拟仿真实验》,一门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中药饮片识别与应用虚拟仿真实训》,以及《药用植物精细结构3D建模》和《药用植物精细结构3D科普游戏》这四大品牌课程内容。
(生药学)虚实联动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药用植物识别”“中药材鉴别”“中药炮制”“中药饮片识别”“中药标本室”“模拟中药房”等涵盖了多学科虚拟仿真学习系统的构建,逐步实现了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创新与应用。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助力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社会科普。
图片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药药用植物解剖与检索虚拟仿真实验》
据了解,线上虚拟体验板块涉及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药药用植物解剖与检索虚拟仿真实验》是中药学及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原实验课程受植物生长季节与地域影响,常存在实验材料受限、实践周期较短等问题。
为解决教学瓶颈,该课程结合西天目山野外实践基地与校本部植物资源,以“植物解剖实验室”为载体,依据《中国植物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围绕《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选取花果期较短,具有代表性的18科25种植物,设计虚拟解剖与检索实验,通过视频讲解、在线解剖、互动答题、花程式书写、知识拓展、在线检索、模拟考试等多个环节,实现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在线学习。
必威体育betway在教学中,原创手绘植物特征简图70余幅,设计开发花程式编辑器,采用师生共建、审批添加模式不断丰富虚拟学习资源,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拓展植物解剖与检索实验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中药饮片识别与应用虚拟仿真实训》
《中药饮片识别》是本校面向中医药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类实训课程。医药院校期望通过医院药房见习,让学生学习药房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饮片识别”“中药调剂”“方剂解析”“临方炮制”等综合专业技能。但常因实训环节缺失、实训周期短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如预期,这也凸显了当下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岗位工作综合能力”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以上教学瓶颈,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中药房饮片识别与应用虚拟仿真实训》依托必威体育betway实体中药房,以“本草阁智能学堂”为载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围绕《中药饮片识别》教学大纲,设计“饮片识别”“中药调剂”“方剂解析”“临方炮制”“综合考试”五个实训模块,涵盖533种中药饮片,192首中医处方,34个原创微课。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融入角色,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在掌握饮片识别、中药调剂(审方、配方、复核、发药)、方剂解析、临方炮制基本技能的同时,熟悉中药房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强化岗前培训。
中药饮片识别与应用虚拟仿真实训,按照“以虚补实”“以虚代实”原则,整合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不仅节省了教学成本,而且提高了实训教学的安全性,在有效利用时间与空间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高效完成医院药房实习,全面提升职业素质,树立专业信仰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用植物精细结构3D科普游戏》
“数字标本的出现丰富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手段,为实验教学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校方表示,为了让传统中药标本实现向数字(虚拟)标本的转变,他们针对药用植物精细结构在教学中的难点,利用3D建模软件对其精准建模,实现三维立体结构空间展示,并通过3D打印立体模型,展示药用植物精细结构及工作原理,把植物的“微观世界”宏观呈现,不仅增加了直观性、趣味性,更丰富了药用植物实验教学的标本种类和形式,既可以推广应用到各大高校药用植物学教学中,也可融入到多样化的科普学习环境中,关注大众的体验需求,让更多的人了解药用植物,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感触和热爱,进而培树中医药文化自信。
数字化转型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助力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科普功能的延伸。从教学设计上来讲,上海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理念思路、内容方法、载体手段上的不断尝试与创新,在拓展实验实践教育资源的同时,深入发掘课程的五育资源,将德育、美育、劳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的紧密结合,完成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们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最终形成以“业”报“国”的社会责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展出项目累计服务校内学生2000余人,校外选课量达12万余人,在留学生教育及国际交流活动中也广受好评,并已辐射到复旦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十余所医药院校,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本文发布于《东方教育时报》,2022年10月17日,记者: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