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11.24点击:1699
【概况】
研究所沿革
上海中医药大学肾病研究所是科、所合一的研究实体,目前主要由曙光医院和龙华医院肾内科组成,曙光医院肾病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肾病专科之一。2004年成立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肾病研究所,2005年、2017年分别成立了上海市名中医郑平东教授名中医工作室、何立群名中医工作室,龙华医院有陈怡平名中医工作室,是融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科所合一的研究创新实体。
学科平台
曙光医院肾病科集六十余年之临床经验,特别是在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终末期肾病(中西医结合血透血管通路建立和维护)、IgA肾病和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龙华医院重点研究膜性肾病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医基础与临床研究。专科门诊量逐年增加,最高达1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位于上海市肾病科年出院病人数前列。
先后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中华中医学会肾病分会的牵头挂靠单位,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重点学科、教育部肝肾疾病病证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的核心部分、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特色专病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优势学科。
科研项目
承担了100余项各级中标课题,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和面上项目、上海市中管局重点课题等各类研究经费累计达4000余万。
学术成果
出版专著20余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包括国际肾病和生物医学权威杂志《JASN》、《Kideny Int.》《Faseb》《JBC》《Nephron》、《JCI》、《Clinical Nephroloy》、《Nephrology》、《PLos One》、《World J of Urology》、《Renal Failure》等杂志)上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SCI文章100余篇。
科研奖励
曾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奖一等奖、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学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上海市医学奖三等奖;上海中医药科技二等奖等20余项,获授权专利20余项。
人员组成
研究所目前由叶朝阳教授、钟逸斐教授、高建东教授、邓跃毅教授、王琛教授、陈冬平教授等现任PI,曙光医院团队人员28名,平均年龄40岁,其中专职科研人员 6名,高级职称18名,中级职称8,初级职称2名,博士学位16名,硕士12名;博导5人,硕导9人。其中有9人先后赴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留学,与美国耶鲁大学、贝勒医学中心、加拿大阿尔贝塔医学院等国外知名大学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术后备力量充足,有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1名,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2名,上海市劳动模范1名,上海市医苑新星1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1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上海市教委高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1名,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项目共同体研修班成员1名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青年学者1名,浦东名中医2人,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基金者2名,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进修计划2名,曙光医院 “四明学者” 1名。
研究方向
围绕慢性肾脏病不同时期所具有特点和主要矛盾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
1、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慢性肾衰伴大量蛋白尿的机制、缺氧与肾脏纤维化及中药干预的机制研究(王琛)。
2、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钟逸斐)
3、中药治疗慢性高尿酸肾脏病2-4期的临床(高建东)。
4、中医药改善血管通路通畅率、成熟率及防治慢性肾衰血管钙化研究(叶朝阳 陈冬平)。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调控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研究(吴明、叶朝阳)。
5、膜性肾病中医药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邓跃毅)
6、清化祛瘀中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杨雪军)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衡路528号
电话:021-20256182
E-mail: yechaoyang6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