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11.24点击:1335
【概况】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领导和康复前辈的共同支持和指导下,康复医学研究所于2016年12月正式成立。目前康复医学研究所与康复医学院、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康复产业学院、各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康复医学科,共同形成大学发展康复医学学科的重要平台及协同发展模式。
人员组成与研究方向:康复医学研究所共有研究人员20余人,包括教授和博导9人、副教授6人、讲师及专业技术人员10人。研究所将以“脑与神经康复研究”为核心,同时以“骨与关节康复”“脏器功能康复”“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听力言语康复”等为重点,共同组成研究所五大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研究所聚焦脑-脊髓-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方向,已经逐步建立了独特的理论研究体系,原始创新和技术转化已经初见成效。具体体现如下方面:1)构建脑疾病特异性“症状-环路”映射、“外周/中枢”开环重建、脑机交互神经调控的神经环路增强技术;2)建立基于大数据和AI算法的中国人群的运动、语言、认知障碍康复的神经环路特征图谱;3)构建和优化基于神经环路重建理念的个体化精准中西医康复技术,包括针刺-推拿-功法融合康复等;4)创新基于“微观-介观-宏观”理念的“神经元兴奋性-脑区连接性-脑网络整合性”的神经调控原创思维和中国方案;5)建立传统康复-现代康复-康复工程协同的新康复治疗理念和技术体系。
康复医学研究所拥有较完备的研究平台:康复医学研究所由校本部(张江校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大楼主楼三楼)、临床研究部(附属岳阳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等)和教学研究部(康复医学院惠南分部)组成。本部设有基础研究平台,包括分子生物实验室、细胞实验室、神经调控实验室、神经示踪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和神经行为实验室等组成;临床研究部具有脑成像与神经网络分析、认知与心理、临床电生理、神经环路调控、言语语言、周围神经损伤与手功能等临床研究功能设备。教学研究部包括心肺功能、三维步态、听力测试评估等教学研究设施。
基础研究平台除常见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关设备,配备有康复特色科研设备,如:触屏式模块化操作测试箱、清醒动物大脑递质提取和在线分析、啮齿动物步态分析系统、多通道光纤记录系统、高精度光固化打印机、三维培养系统(Flexcell力学加载设备)、气道阻力与肺顺应性系统RC等,满足以脑与神经康复为核心、骨关节、脏器等基础研究;临床基础科研方面,配备有脑电分析仪、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康复影像大数据分析平台、经颅磁刺激神经导航定位系统、重复经颅磁刺激(rMTS)系统、眼动追踪系统、六六脑认知康复系统和极智认知康复系统等。
康复医学研究所具有国际化发展优势。目前已经创刊Brain Network and Modulation(BNM)英文期刊,在国内康复医学领域独树一帜。期刊由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及英国的十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学者、专家担任主编和副主编。编委团队由40余位来自海内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和医院的专家、学者组成。
康复医学研究所已经建立了上海市立项的地方高校战略研究团队,拥有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和课题组长3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1人。研究所成立以来,共发表SCI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20余篇,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各级课题30项,或各级科研奖励共33项。
康复医学研究所平台不仅满足了必威体育betway康复学科研究需求,同时也积极对外向上海市及国内同行开放,广泛促进合作交流。研究所将基于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聚焦重大疾病康复的科学问题,立足国际前沿,建设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康复医学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地址:必威体育betway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大楼主楼三楼
E-mail:Kangfuyixuey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