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betway

图片

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青年报:五校国际学生共聚上中医大,打卡非遗市集领略中医药文化无穷魅力

发布时间:2024.09.29点击:114

老外跟着老外学打太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亲手在蓝色方巾上绣出两片金灿灿的银杏叶会带来多大的喜悦和满足?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健康智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更成为国际学生感知中国、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今天,2024年“感知中国·传承岐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您走进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火热开展。来自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纽约大学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的20多国、50余名国际学生走进中医药的世界,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探索岐黄之术,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底蕴。

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上海中医药大学已连续6年承办‘感知中国’活动。今年活动为国际学生打造了非遗市集,融入了中医、武术、刺绣、版画等经典国粹,希望让国际学生在新奇的体验和有趣的互动中,更直观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韩丑萍介绍道。

现场,国际学生们被随机分为4组,沿着不同路线打卡非遗市集。在中医膏方展区,中医药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互碰撞,国际学生不仅能看见膏方实物,还能体验融合了AI技术的中医四诊仪。中医四诊仪通过采集舌、面、脉等信息,从中医维度为国际学生分析自身的健康状态,让大家增加了对传统中医疗法的见解。

中医膏方拥有2000多年历史,首见于《黄帝内经》。活动中展示的的三款膏方成品不仅凝聚了国医大师的智慧,更采用了精益求精的海派膏方传统自制工艺。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国际学生们一边了解膏方的历史源流、制作方法和常用中药材,一边拿起药罐观察膏方的形态质地。小小的中草药,有如此大大功效,让留学生们啧啧称奇。

石氏伤科,是享誉全国的中医骨伤科流派之一,具有150多年的传承历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在石氏伤科展台前,国际学生们不仅观看了石氏伤科“十二字”手法演示,还能亲身体验到中医推拿、正骨等外治疗法带来的感受。“这真是太神奇了,我感觉整个身体轻松了许多,中医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觑!”,许多留学生从一开始推拿受力时的酸爽表情,到几分钟后不想结束体验,将前来演示和推介的曙光医院骨伤科医生逗得不行,不少留学生还加了医生的微信,准备日后挂门诊做日常保健。

我也是学医的,学的是骨科,但之前没有接触过中医,感觉这十分神奇,希望以后有机会更多了解中医在伤科方面的功效。”来自同济大学的孟加拉国留学生艾利福说道。

在太极拳体验环节,国际学生们一展身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美国籍留学生周安的带领下缓缓起势,一招一式间,体会“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武学智慧。只有16岁的蓝光智来自泰国,是上海中医院大学中医学专业2024级本科新生,他的第一个体验项目就是太极。蓝光智虽然才开学不久,但他从小就知道中医。“爷爷也是中医,他还不收钱,坚持用中医技术帮助病患解除病痛,我也想成为这样对世界有用的人。”

针脚细密,色调典雅,这是苏绣活动板块的内秀之美。一幅幅绣工精湛、栩栩如生的刺绣作品吸引了国际学生们的目光。苏绣,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东方匠人的精湛技艺与对美的极致追求。选线,穿针,刺绣,国际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拿起绣针,尝试在蓝色方巾上绣出一片银杏叶,沉浸式感受江南文化的韵味。这方绣好的蓝色方巾既可以用为日常手帕,也是作为品茗时铺展开来的茶巾,为生活注入别样的韵味。

除此之外,国际学生们还打卡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邮票里的医学”临展和参观中医本草版画。在临展中,透过各类邮品,大家畅游中医药历史长廊,从古老的医书典籍到精致的中药炮制工具,从珍贵的针灸铜人到琳琅满目的中药材,随着加深对展品的了解,国际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独特的体验,见证了中医药学的悠久历史,深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独特价值。

领略中医本草版画同样堪为特别。版画是与油画、国画并列的世界三大美术形式之一,这些版画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艺术,展现了中草药的不同形态之美。国际学生们学习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从设计草图、雕刻木板到上色印刷,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乐趣。看着亲手制作的版画作品初现雏形,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本文发布于青年报·青春上海,2024928日,记者:刘昕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