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betway

山乡巨变“展新颜” 绘就民生“幸福图”

—— 中益乡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述

村民们忙着春耕春播

本网讯(记者 隆太良 文/图)山莽莽,岭逶迤。阳春三月的中益乡,山水并秀,满眼新绿。行走其间,通组路、连户路纵横交错,整洁漂亮的农家小院鳞次栉比,村民们忙着春耕春播,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中益乡幅员面积160.5平方公里,辖7个村34个组,户籍人口2912户8197人。这里曾因基础配套差、生存环境差、主导产业差、群众收入低,贫困占比高,成为全市原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2019年4月15日,是必威体育betway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坐飞机、乘火车、转汽车,亲临中益乡华溪村视察,鼓励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向前奔跑。

五年来,中益乡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的攻坚精神,全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聚焦精准帮扶

脱贫成效巩固更加托底

“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是当时横在这个深度贫困乡面前的几大“拦路虎”。

大事难事看担当,考验面前看精神。五年来,中益乡干部和驻村干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制定和实施了一揽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

以党建为统领,绝对贫困全面消除。2019年,中益乡存量未脱贫户12户。如今,“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现存535户脱贫户,落实154名干部结对,进行“一对一”帮扶;20户监测户均落实“一户一策”,无一人返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

以机制为抓手,兜底措施全面保障。中益乡严格执行过渡时期“四个不摘”要求,创新设立“两不愁三保障”基金,建立村集体经济“631”运行分配机制。截至目前,基金“蓄水池”达47.5万元,累计启用“两不愁三保障”基金19.2万元,消除大病返贫、住房不安稳等风险问题。

以增收为目标,帮扶措施全面落实。中益乡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重点针对低收入群体,用好“一户一策”增收政策,具体落实公司带动、集体反哺、兜底保障、创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其中,公司带动297户农户参与思政研学上下游链条服务增收;开展中蜂养殖、黄精种植技术培训,确保500余户群众至少掌握一项实用增收技能;开发公益性岗位328个、企业长期稳定就业岗位290个、临时务工岗位967个,每年转移群众就业947人。

如今,中益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4312元增长到2023年的20691元,增幅达44.6%;脱贫群众收入从10615元增长到18264元,增幅达72%;全乡经营主体从369个增加到623个,增幅达69%。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国家级荣誉16项,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乡镇、重庆市卫生乡镇等市级荣誉37项。

立足资源禀赋

产业迭代升级结构更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在多年之前,中益乡的“金山银山”一直“沉睡”着,没有投资者前来开发兴业,全乡7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五年来,中益乡坚持问题导向,乡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邀请专家深入调研和论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中蜂、中药材、果蔬三大特色产业。

立足优势产业,聚焦特色发展。中益乡紧扣“中华蜜蜂小镇”主题定位,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形成“一蜂两黄多基地”产业格局。其中,培育蜜源植物3万余亩,中蜂养殖由2019年的5000余群增加到1万群,培育“星级养蜂户”50家;黄精种植基地从220亩扩大至1500亩,另打造黄精育苗基地40亩,育苗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黄连、辛夷花、木瓜等道地中药材在地面积达1万亩,脆李、脆桃、蓝莓等特色果蔬在地面积1900亩,农业综合年产值达1.1亿元。2023年度,全乡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超2600万元,昔日的“空心村”变成了“实心村”。华溪村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重庆市十佳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重庆市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培育经营主体,注重兴企强村。中益乡培育乡级农旅经营主体22家,其中村集体公司8家,所有企业均与各村建立利益联结长效机制。2023年度,22家经营主体总产值达3458万元。黄精产业种、加、销全链条初步建成,黄精面出口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黄精茶、黄精干入选重庆市外事礼品;累计注册黄精、蜂蜜、水果、腌腊制品等商标9个61类,开发或代加工农产品59款。

加强阵地建设,突出融合带动。中益乡大力实施“四变”打造思政研学,培育“研学团建+考察培训+亲子旅游”新业态,通过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建成运营文旅项目14个,初心学院挂牌教育实践基地单位18家,开发研学课程4套,建设研学阵地10个,用活产业教学基地7个,联结农家乐和农旅经营主体134家,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其中,2023年接待游客20.3万人次,思政研学入选2023年全县最佳实践案例。

强化基础建设

美丽乡村更加宜居

“手机信号覆盖率低,通讯基本靠吼;外联公路等级低,交通基本靠走……”是昔日中益乡基础设施落后的真实写照。

自列入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以来,中益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改善水、电、路、讯等基础条件,让广大群众获得致富“门票”,是乡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职责使命。

多管齐下,设施配套更完善。中益乡着眼深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立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沙中线10千伏线路农网,完成920户农户老旧线路改造,群众用电保障率达100%;全乡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04.36公里,行政村通达率、通畅率达100%;建成4G基站26个、5G基站8个,完成沙子至黄水、沙子至中益通讯线路改造,实现4G信号全覆盖;规范场镇导视标识,新建及改造停车位646个。

多方协同,人居环境更宜居。中益乡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卫生厕所2971户,普及率、使用率达100%;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成垃圾分类收集点7个,垃圾收集率、集中处理率达100%;规范运行污水处理点16座,全乡无黑臭水体。

多措并举,宜居乡村更美丽。该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整治行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杂草、整治道路河塘垃圾、整改乱搭乱堆乱放、实施净化美化绿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如今,行走在中益乡的广袤大地上,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成了“醉”美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大小院落干净整洁、木柴堆放整齐有序、塘库水满碧波荡漾、村民奔波忙碌不息……“和美乡村”建设步伐铿锵有力,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中益乡坪坝村经营“飘香里”农家乐的向大忠、邹小珍夫妇感动地说:“现在公路通了、环境美了、信号有了、用水用电有保障了,游客越来越多了,生意越做越好了……”

赋新能促发展

党建统领合力更强

“拥党爱国,遵纪守法”“勤劳苦干,诚实为人”“先吃黄连苦、再享蜂蜜甜”“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在中益乡,这样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与花团锦簇的农家院落相映成趣,不仅提升了乡村的“颜值”,更增添了“气质”。

“以前,只要进入冬季,村民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烤火打牌聊天。五年来,通过‘三三联动’抓党建,补足精神之‘钙’,这种现象销声匿迹了,就近务工和发展产业已蔚然成风。”中益乡党委书记刘登峰说。

创新发展,“三三联动”抓党建。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中益乡加强“志智双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支部组织力、党员带动力、群众内驱力“三力”并举;构建“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户”互利链、“党员干部+群众”亲情链、“村支部+党员+脱贫群众”责任链,实现“三链”共生;开展“建甜蜜家庭·开创新生活”“建甜净院落·展现新面貌”“建甜美乡村·培育新风尚”行动,实现“三甜”互促。

凝心聚力,基层党建更过硬。中益乡持续深化“三三联动”抓党建工作,推动基层战斗“堡垒”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通过注入新鲜“血液”,振兴路上的“领头雁”队伍日益壮大,基层战斗“堡垒”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

盘活资源,改革创新添活力。中益乡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拓展华溪村农村“三变”改革成果,扎实有效推进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盘活资源、对接市场,健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社会资本+集体经济+闲置农房”等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消除了“空壳村”。华溪村集体经济发展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

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更有效。中益乡不断加强“党建引领+贵和工作法”、乡风文明积分激励机制、“五维五治”基层治理体系等探索创新和推广应用,在用实集体收入、用好村规民约、用活文明积分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以“平安乡村·智惠农家”体系和“渝事好商量”、村民议事堂(亭)等为载体,推动乡村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全员治理”转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美如画,奋斗绘新篇。五年来,中益乡干部和帮扶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暖民心、筑同心,踔厉奋发,用实际行动绘就出一幅幅浸透着最浓最深民生情怀的“幸福图”,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幸福。

[打印]

[责任编辑: ]